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 详情
强迫“扫一扫”也是商业欺凌

北京日报   2023-06-16 11:45:44


【资料图】

原标题:强迫“扫一扫”也是商业欺凌

走进某知名餐厅,因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扫码,最终只能饿着肚子离开,这是一对80多岁老夫妻的真实遭遇。事后,记者询问多名店员发现,该餐厅不提供纸质菜单,扫码点餐是“唯一渠道”。

不会扫码就别吃饭,这样的“霸王条款”已不是第一次引发争议。平心而论,“扫一扫”自助服务的初衷是提高效率、避免漏单,但问题在于,明明是多了一种选择,却被某些商家搞成了“单选动作”。填写信息才能点菜,授权同意才能付款,扫码之后页面来回跳转……连年轻人都得鼓捣半天,更不用提“技术弱势”的老人了。如此,究竟是在提供便利,还是强加门槛?

扫码充其量就是个服务工具,使用权理应在顾客手中。但从现实来看,随着这项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商家已然忘了服务本位。特别是眼下私域流量池概念正火,某些餐饮企业热衷追求“互联网+”。仅靠扫码这一环节,几乎就可以实现无成本求关注、拉会员、搞推送,甚至肆无忌惮地“监视”消费者。此前不就有顾客扫码消费后,在某平台发布了匿名差评,结果店员在系统中稍一比对便找到了其个人信息,要求“联系沟通”。

“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针对此类乱象,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排查,各地消协公开劝喻,可多重举措之下其仍屡禁难绝,说到底还是违规成本太低、震慑力度不够。纵观近些年典型案件,往往在出现明显过度索权、侵犯隐私行为时才会受处罚,且罚款数额也多在几万元左右。而面对日常生活中要求扫码、自助下单等情形,消费者仅仅是“有权拒绝”,只要不主动维权就基本等同于“默认规则”。如果日常监督仍不够强化,商家要如何才能恪守“边界感”?

经营主体林林总总,消费场景层出不穷,越是技术飞速迭代、越是新模式不断涌现,就越要守住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底线。为那些可能“掉队”的人兜底,在任何时代都是经营者不可忘记的商业伦理。(关末)

最近更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