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 详情
刘慈欣:创作时没特意思考哲学内涵 读者解读的东西90%没想过

新京报   2023-05-31 14:46:46

5月30日,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幻大会2023北京科幻嘉年华启动仪式暨“刘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学教育论坛”开幕,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现场发言并接受了媒体采访。


(资料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现场整理了刘慈欣的发言及采访内容,其就写作科幻小说的方法、创作《流浪地球》小说时的思考、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等多个主题谈及了自己的经验。

写作科幻小说时主要精力在构思世界创作故事前提是要感动自己

谈及小说写作,刘慈欣说,他在创作科幻作品时一般是先有科幻核心构思,再有故事,被传统文学视为最重要的人物反而在“最外层”,并强调他的这种写作方式比较“边缘化”,每个作者的写法都不一样。

刘慈欣表示,他在构思一个科幻小说时,全部精力均在构思世界的构造,以及世界发生的故事,并没有特意思考所谓“哲学内涵”,“读者不要认为(我的小说中)有什么哲理,当我看我的小说评论时,首先感到惊讶的是人们能从里面解读出很多东西,解读出来的东西90%我都没想过。不过这就好像为我打开一扇门,尽管我没有放什么东西,但读者通过这扇门走到其他新的地方也是一种成果。”

有趣的是,对于刘慈欣的表述,另一位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当场评论称,这是因为刘慈欣早就形成了确定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而在写作时,他的思考不知不觉“内化”到了作品中。

刘慈欣表示,他写作科幻作品的前提是故事要感动自己,“在文学作品中,假如看到了什么震撼的故事,那么无论如何你都能解读出东西,包括哲学、社会、人性等。假如主题先行,堆到故事里面,人物故事苍白无力,反而读者会看不出任何东西。”

对于科幻作家如何积累创作“硬科幻”所需的科学知识,刘慈欣表示,他也只能通过日常资讯了解,“我们不可能去采风,涉及科幻的领域很多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存在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所以只能通过日常资讯了解,这并没有什么诀窍。想要写好科幻,需要了解科学知识,但一些科学知识如理论物理、数学,要投入很大精力才能理解,才能提取出好的故事资源,并让读者接受,这对科幻作家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不过在他看来,科幻作家的工作仍然比科学家容易得多,“因为科学家要建立理论、证实理论,而科幻小说家并没有这类硬性指标。”

创作流浪地球没有刻意凸显中国文化 “流浪地球里每个人都是人类”

根据刘慈欣原著改编的《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破圈”的先河,对于《流浪地球》电影中的许多情节被解读为“符合中国价值观”,刘慈欣表示,实际上在当初创作流浪地球科幻小说时,并没有刻意彰显中国文化,或者刻意将主角设置为中国人,“流浪地球里每个人都是人类,在那种超级灾难之下,哪国人不重要。”

对于电影改编中出现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刘慈欣表示,这些特色只是对比较近期的科幻作品才凸显出的,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小说里也有很多关于集体主义以及全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一个灾难的事情。

对于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区别,刘慈欣认为,小说作为文字艺术和影视作为图像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科幻小说作家和影视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因为受众对象不完全相同,科幻小说面对科幻读者,而科幻影视面对的观众要复杂得多,所以相对来说电影创作者更困难,要考虑到最大公约数,考虑到方方面面,这会作出许多平衡和妥协,来适应各种不同的观众群,这种平衡和妥协在原教旨主义科幻作家看来不可理解,但却是必须做的。

相比科幻影视,刘慈欣对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科幻文学面临着两方面的冲击,“影视方面的冲击可能相当大,我作为写作者对文字的力量不是很自信,但对图像很敬畏,很多科幻想象是图像才有冲击力。同时很多科幻作品要带给人科学的神奇感、震撼感,但现在人们不觉得这些科学有多神奇。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我虽然不认为科幻文学会灭绝,但我认为前景比较黯淡,科幻影视前景很好。我甚至怀疑未来科幻文学是否会沦为为科幻影视提供内容的地位。”

科幻文学具有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整个创作生涯都在尽力写好“宏细节”

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在美学上的不同点是,科幻文学具有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科幻的笔触可以超出人类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之外,传统的科幻小说作者经常用那种远超出生活尺度,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述这种美感,这在国内科幻研究中,叫宏细节。当这样巨大的物体表现出来,会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一种奇观,在这样的奇观中,科学美和技术美能够得到很让人震撼的展现,但这种描写很困难,描写宏伟的东西不是把尺度弄大了就行,单纯说巨大的数字没有意义。”

他举例称,如果人站到十层楼往下看,会恐高;坐民航客机往下看,恐高感会减少;地球轨道上看,没有恐高感;月球上再看,更是什么感觉都没有,地球成为了一个物体,“人们对宏大物体的表述很困难,科幻小说作品要让人从宇宙尺度上感到宏大,还要描述宇宙尺度和个体的关系,这十分困难,我整个创作生涯都在尽最大努力做到这一点,真正能达到还很有限。”

刘慈欣举出了一段文学描述来表示他心中认为表现宏大很好的例子,“当说时间宏大时,我们常常用永恒、无穷来形容。但这些词每天经常出现,而有一段文学描写说,‘有一座一千多米的山峰,每一千年来一只鸟在这座山上磨一下嘴,当这座山磨平的时候,永恒过了一天。’这段描写立刻让我有了关于永恒的概念。”

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甚至大部分科幻创意都被写过了,这只有两条路径可走:随着科学往前发展,科幻会有新题材;随着科技发展,传统题材会焕发出新生命力。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最近更新 查看更多+